湖北日報訊 記者 黃中朝 通訊員 陸娟 王述勇
  孝昌縣水務局副局長蔣志剛的辦公室里,整齊地堆放著他參加工作以來的120本水利日記,共200多萬字,內含10萬多個數據。“日記不整理是一堆廢紙,整理出來就是寶貴財富。”53歲的蔣志剛說。2013年起,他工作之餘,從農業供水、防汛抗旱、水利旅游、水生態、項目工作、水行政執法等8個方面歸納整理,總輯為《水務工作心得》。
  昨日,記者翻看這些日記,裡面不僅有工作情況、日常事務、水文數據、觀點摘錄,還有閱讀書報心得和人生感悟。
  “發展水利事業,必須務實創新”
  ——摘自蔣志剛日記
  2013年夏,孝昌16季連旱,承擔糧食主產區白沙、花西、陡山等鄉鎮灌溉任務的陸山泵站年久失修,泵站所能提灌的澴河河床下降嚴重,泵站取水口夠不著水面,附近也無法打壩做圍堰。
  不打圍堰,直接對接管道,將潛水泵和離心泵連接在一起行不行?蔣志剛和同事們反覆計算。
  實踐證明,兩個泵直接對接的土辦法不僅可行,而且提高了效率,泵站的出水流量從0.68立方米/秒提升到0.72立方米/秒。
  蔣志剛在觀音岩水庫青山口渡槽除險加固工程上應用新技術、新工藝,獲孝感市水利科技項目一等獎;他主持的“水庫大壩白蟻隱患探測及防治技術應用”項目被認定為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。
  日記的積累,為蔣志剛解決現實中遇到的難題,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支撐。
  “為民辦實事,必須到群眾中去”
  ——摘自蔣志剛日記
  “上善若水,利萬物而不爭。我要有水一樣的情懷與品格。”蔣志剛曾在日記中寫道。
  去年冬,衛店鎮彭崗村開展“三萬”挖塘,蔣志剛提出挖大塘填小塘方案,群眾激烈反對。蔣志剛召集大家開會,用數據說話,告訴群眾挖大塘可增蓄多少方水,填小塘可增多少畝地,算賬讓效益最大化。老百姓聽後說:“真不愧是專家啊!”
  事後,蔣志剛在日記中寫下心得:“為民辦實事、做群眾工作,必須到群眾中去,把道理給群眾講明白,群眾就會擁護。”
  2011年,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後,蔣志剛熬更守夜4個月,編寫出《孝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指引》一書,首次引入生態水利新理念,被稱為孝昌水利“金點子”。2009年,他提出建議從金盆水庫引水,解決了孝昌城鄉17萬人的安全飲水;他建議澴河和晏家河縣城段建橡膠壩,實施後擴大了沿河兩岸灌溉面積,保護了水生態,還使孝昌縣城形成了濱江景觀帶。
  33年來,蔣志剛用一個個造福於民的行動,實踐著日記中的諾言。
  “人要知恩圖報,水要清者自清”
  ——摘自蔣志剛日記
  當年,蔣志剛任縣水電建築勘測設計院院長時,某局一幢造價200多萬元的辦公樓完工,請他做工程決算。他發現,施工單位在工程量上做了手腳,存在虛報冒領。建築老闆得知他很內行,當晚,提著大包小包找到他家,請他高抬貴手,並願以總造價的1%作為回報。他拒絕了老闆的要求,最終工程決算比原計劃節省20多萬元。該局付給他6000元勞務費,他全額入了設計院的賬。“魚為誘餌吞鉤,鳥為秕谷落網。不貪財,禍不來。我是農民的兒子,走上今天崗位,不容易。再說黨組織授予我優秀共產黨員稱號,政府評我為先進工作者,大家把我當成個寶。人,要知恩圖報;水,要清者自清。”蔣志剛在日記中寫道。
  30多年來,蔣志剛清白做人、廉潔辦事,人稱他為“清正水官”。
  蔣志剛的120本日記,已成為孝昌水利事業的寶貴財富。閱看這些沉甸甸的日記,武漢大學一些老師認為,其中有些東西可進入高校課本。省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老師說,該校正準備開設水生態和水利旅游課,蔣志剛日記整理好後,可作為學校教材。
  (原標題:蔣志剛與他的120本日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z59nzkq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